近日,各省份三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对外发布。
其中,广东前三季度GDP规模约9.62万亿元,同比增长4.5%,经济总量继续居第一。江苏紧随其后,前三季度GDP规模约9.32万亿元,同比增长5.8%。山东前三季度GDP规模为6.81万亿元,同比增长6%,居第三位。浙江前三季度GDP规模为5.92万亿元,同比增长6.3%,居第四位。
从前三季度经济增速来看,多数大省增速好于全国平均水平(5.2%)。比如,四川前三季度经济增长6.5%,浙江增长6.3%,安徽增长6.1%,山东增长6%,江苏增长5.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数据发现,前三季度经济大省经济运行表现上存在差异,主要与其出口产业结构、房地产市场恢复进度密切相关。比如河南受房地产拖累较为明显,前三季度经济增长3.8%。汽车和光伏产业对安徽工业经济带动明显,安徽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表现亮眼。
当前距离全年收官还剩两个月,部分省份有望顺利完成全年增长目标,还有部分省份仍需在四季度加力冲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虽在稳定恢复,但依然面临需求不足的问题。部分大省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还明确要求,要抓好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为2024年开好局起好步。
出口、重点产业、房地产等影响各省经济表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前三季度GDP规模超过3万亿的省份有13个,其中广东、江苏GDP超9万亿元,山东超6万亿元,浙江接近6万亿元,河南、四川、湖北GDP规模超过4万亿元,福建、湖南、安徽、上海、河北、北京的GDP超过3万亿元。
这些省份经济增速存在差异,其中前三季度经济增速超过6%的省份有四川、浙江、安徽、山东、湖北、上海;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好于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5.2%)的省份还有江苏、河北;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有北京、广东、福建、湖南、河南。
部分省份经济增速较高,在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比如四川、上海等。四川前三季度GDP为4.34万亿元,同比增长6.5%。今年以来,四川经济增速整体在不断走高,从一季度的3.8%,到上半年的5.5%,进而到前三季度的6.5%,背后原因在于去年三季度四川高温干旱带来的工业限电形成的低基数效应。
面对相对疲弱的外部需求,东部外贸大省首当其冲,不过部分省份凭借优势产业,其出口形势好于预期。广东前三季度外贸进出口规模超6万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略微下降0.1%。其中,出口规模超4万亿元,同比还增长了3.9%。江苏前三季度进出口规模为3.83万亿元,同比下降6.5%。其中,出口下降5.4%。
全球电子信息产品需求虽在回暖,但今年整体需求偏弱,对广东出口影响较大。另外,电子信息产业国内布局在优化,对不同省份影响不一。受这些因素影响,广东前三季度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制造业仅增长1.0%。消费电子产业加快在内陆省份布局,这对河南、四川相关产业带动明显。前三季度,河南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产量分别增长553.4%、6.2%,四川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8.7%。
部分省份出口形势好于预期,比如安徽、浙江、山东等,“新三样”对出口带动明显。浙江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3.7万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出口实现2.71万亿元,出口规模居全国第二,同比增长4.4%,其中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锂电池出口分别增长8.7%、47.6%和54.8%。
由于产业结构上的差异,各省份带动前三季度经济的主要力量存在差异,安徽、江苏、山东等主要受工业经济带动,四川、浙江、湖北等服务业恢复较快。
安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6.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该增速比全国高3.3个百分点。部分重点产业带动明显,前三季度安徽汽车业增长42.8%,光伏产业增长72.8%,这两个行业贡献了工业54%的增长。
山东前三季度经济增长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山东的工业经济,则主要依靠石油、化工、通用设备、汽车等重点产业带动,其中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17.1%,化工产业增长13.6%。
今年作为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的第一年,服务业在加快恢复,其中餐饮住宿、交通出行、会展等行业更是反弹明显。
浙江前三季度经济增长6.3%,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3%,数字经济带动明显。1-8月份浙江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收3748亿元,同比增长22.3%,其中会展、旅行社相关业务分别增长1.2倍和1.1倍;数字经济相关的营收规模要大得多,1-8月浙江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8365亿元,同比增长8.0%。